燊杰是一名导演、演员、编剧、表演导师和戏剧讲师。他在海峡时报“生活!戏剧大奖”中四度荣获最佳导演,两度获颁最佳演员奖。他师承已故本地戏剧前辈郭宝崑先生,在2000年前后直接受郭老师的指导并和他一起工作。燊杰是首个连续三年获新加坡主要艺术机构 — 滨海艺术中心委约,为旗下的 “华艺节” 呈献演出的新加坡导演。2017年,他获得 Centre42 的奖学金, 将本地文化奖作家英培安的长篇小说《画室》译创成舞台作品,随后更获“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委约,将作品搬上舞台,作为同年艺术节的开幕演出。2021年, 他和纽约知名剧团SITI Company合作, 在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呈献混合媒介版的契柯夫名剧《三姐妹》。其他曾合作的委约及创作伙伴包括澳门艺术节、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M1新加坡艺穗节、新加坡作家节、电力站、艺术之家、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人舞团、当代传奇剧场(台湾)、等等。
燊杰毕业自伦敦大学哥斯密斯学院(导演硕士)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戏剧学学士)。他曾任南洋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拉萨尔艺术学院讲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戏剧科全职讲师。他也担任过 Toy 肥料厂的副艺术总监(2003 - 2013)、实践剧场的驻团演员 / 导演(2000 - 2002)、电力站的附属艺术家(2007 - 2009),也是创作组合 A GROUP OF PEOPLE 的创办人之一 (2008 - 2012)。2017年,他获颁为期三年的奖学金,赴纽约与“国际表演艺术协会”的各国成员进行交流, 并于2021年受委为协会的节目筹委委员。他多年来受邀担任“新加坡青年节戏剧表演”的评委,也是“新加坡华语剧场联盟”(新华剧体)的发起成员。他目前是新加坡“跨文化戏剧学院”的考核委员会成员,“拉萨尔艺术学院”的业界顾问组成员,以及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的顾问团成员。
燊杰的导演风格注重演员团队的默契和力量,作品细致并充满动感。他的原创和译创剧本,常被认为蕴含了文化层次和细腻感知以及剧团剧目的编排常被认为充满了文化层次和细腻感知,并受到来自各背景的观众的肯定。2012年,燊杰和他的妻子徐山淇创立了九年剧场。在短短的几年内,九年便成为本地剧坛的重要团体之一。在他的艺术指导下,九年不但成功为新加坡华语剧场注入新活力,也在演员群中激起了对演员训练这项课题的关注。九年目前是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主要剧团计划”中,唯一以“新加坡华语剧团”清楚定位的团体。九年以华人文化为基础,却不以此为中心。剧团坚信本地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并致力通过剧场肯定新加坡华人的多元文化身份。
多年来,燊杰致力研究演员训练方法,使他成为本地演员训练领域中的重要人物。他自2008年开始定期进行「铃木演员训练法」和「观点」训练的练习。他曾在纽约的SITI Company和日本的“铃木忠志利贺剧团”学习这些训练方法,并受邀参与利贺戏剧节的演出。他目前是SITI Company的校友网络大使。2014至2021年,燊杰创立了「九年剧场演员组合」-- 一支进行长期、定期且系统化训练和创作的演员团队。发展期间, 这支团队通过演出作品, 向新加坡戏剧界展示了演员组合模式的力量, 并成为那段期间本地唯一持有上述训练特质的演员组合。
山淇是一名演员、剧场监制和剧场导师,也是九年剧场的剧团总监和联合创办人。20余年专业演出经验。
她自9岁加入了丽的呼声少年儿童话剧组之后,就爱上了表演。在念书时期不断参加表演工作的她,后来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主修戏剧学及汉语。
接着,为了拓展她对演员的身体、训练及表演的探索,山淇曾接受SITI剧团(纽约)及铃木忠志剧团(日本)分别关于「观点」与「铃木演员训练法」的训练,并维持训练超过10年。她也常带领“九年”的课程、训练站、校园课程,与学员们分享上述训练的的知识。她目前是SITI剧团的校友网络大使。
她从小就从事广播工作,并于1997至2014年在YES933电台担任兼职广播员。自2015年,她负责教导剧团的标准语音课程。她是2014至2021年间「九年剧场演员组合」的创建及核心成员,也是该组合的声音、语言指导。
自大学时期,山淇以演员身份与本地多个剧团合作,包括TOY肥料厂、戏剧盒、实践剧场、必要剧场以及TheatreWorks。如今,她是所有“九年”制作的监制人。近期表演作品包括《八仙变数》、《纪念日,再见》、《山的迎风面》、《你我之间》、《让世界触电》、《三姐妹》、《王命》、《青春禁忌游戏》、《第一舰队》、《浮世/德》、《李尔亡》、《茱莉小解》、《咔嚓卡夫卡!》、《画室》、《红色的天空》、《赤鬼》、《底层》、《伪君子》、《人民公敌》、《她门》及《谁怕吴尔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