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Home > 文章 > 共处的智慧

共处的智慧——

(原为联合早报副刊而写)

2017年 8月 29日 | 梁海彬

安•柏卡(Anne Bogart)是美国SITI剧团的艺术总监之一,是导演,也是当代思想家。今年六月,我参与SITI剧团一年一度的夏日工作坊(SITI Company Summer Workshop)。在工作坊中,六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联合呈现希腊悲剧《酒神的女信徒》。 在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越过文化的隔阂,和素未谋面的彼此合作。在四个星期的工作中,我们有争执和冲突,也有误会和不满。当一群人学习共处合作,那的确是各种思维的冲击与碰撞。 我们第一次上创作课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作品。呈现完毕后,安•柏卡告诉我们,我们虽然在时限内成功完成作品,达到的却只是“一连串的同意”。我们没有余裕提出己见、提出相反的看法、更没机会和彼此共创新的想法—— 而这都不是人与人共处的理想结果。 我们真的上了宝贵的一课。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合作中,我们很多时候的确为了达到效率而忘记了对话和讨论的机会。我们失去了思想交流的机会,也少了产生新视角、新观点、新想法的机会—— 我们没有机会成长,更牺牲了互相学习的契机。 人类的进步(文明、社会、科技等)向来都是建立在思想的创新与变革,而我们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创新。剧场千百年来都在问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共处?共处的结果不可以形成单一思维,或单向的相处模式。在共处中,我们其实正在学习如何避开“—偏一曲”的自我中心,在交流对话中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只有四个字,却是最精深的学问。 安•柏卡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前先学习如何与彼此共处,因为艺术创作最忌讳单一论调—— 社会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一个社会只有单一曲调,没有人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身处的社会,没有人愿意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日常,那么那个社会将渐渐迈向死亡。 人类共处的价值在于无数的观点形成的思辨过程,通过思辨,人类可以创新、改善、改进。这样的过程才能确保任何社会不会终于停滞成一潭死水。


上一页